不忘初心是歲月不改的忠誠。人生往往都是在各種挫折歷練中成長,會遇到諸多的挑戰(zhàn)、難題、誘惑和危險,但我們既然選擇了信仰,就應當忠誠于信仰、不悔初心,煉就過硬的政治定力。黨的事業(yè)必須由忠誠于黨的人堅守。不論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改革建設的各個時期,歲月如歌鑄忠誠,矢志不渝寫青春。
初心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廣大基層黨員更應練就過硬本領,自覺把自身需求與社會需求相統(tǒng)一、把個人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相結合、把個人命運與GJ命運相聯(lián)系,邁穩(wěn)步子、踏實做事,在苦干實干中綻放最美青春年華。
黨性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不僅需要深入透徹的理論闡釋,還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精心組織安排教學內(nèi)容,春風化雨,循循善誘,通過與學員心靈之間的互動,達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在觸景生情過程中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感人心者,莫過于情。黨性教育能否遵循“認知—感悟—認同—踐行”的規(guī)律,做到情景交融、觸及靈魂,直接決定著黨性教育是否“有用”和“有效”。
當前,黨性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須在情理交融之中“活”起來。一方面,通過綜合運用氛圍營造、問題導入、故事音像、案例警示等多種形式,精心設計體驗式教學、訪談對話式教學以及現(xiàn)場問答互動等環(huán)節(jié),將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有機融合,讓黨員干部在潛移默化中將感性的體驗升華成為理性的認識,達到反躬自省、升華境界的效果。另一方面,結合黨員干部在黨性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從“歷史到現(xiàn)實、個人到群體、正面到反面”等多維視角有效挖掘各具特色教育資源,以情景再現(xiàn)、互動模擬等方式打造黨性教育“實境課堂”,使黨性教育形象化、具象化,在情景交融中深化黨員干部的情感認同、理性思考和行動自覺。很顯然,要實現(xiàn)上述兩個方面的突破,需要我們改變傳統(tǒng)的說教式、單向灌輸式的黨性教育模式,推動教學內(nèi)容與形式的雙重創(chuàng)新、理論講授與實境體驗的有效融合,把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留下的大量紅色歷史遺跡開發(fā)成為黨性教育基地,把豐富的實物史料轉化為黨性教育的鮮活教材,讓黨員干部在“看、聽、思、悟”的過程中,不斷增強黨性教育的體驗度、鮮活性,在“身臨其境”中真正觸及思想、震撼心靈。
開展黨性教育培訓課程,結合新時期新特點,要堅持改革開放,而這一時期最鮮明的黨性特征在于開拓創(chuàng)新,也是對共產(chǎn)黨員的思想和行為提出的突出要求?,F(xiàn)今黨ZY始終強調(diào)全黨同志要以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投身改革開放事業(yè)中,從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積極探索,大膽試驗,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成為新時期黨的建設基本要求的具體內(nèi)容;勇于開拓,積極進取,不怕困難,不怕挫折,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chǎn)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寫入了黨的十五大報告。工作中應當要從黨性的高度,切實擔負起創(chuàng)新的倡導者、策劃者以及組織實施者,當好先鋒,起領導作用。
學習黨性教育培訓內(nèi)容,注重共產(chǎn)黨先進性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特點,以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自我的生活情趣,以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從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點點滴滴做起,遵守共產(chǎn)黨人行為規(guī)范,提高審美意識和鑒賞水平,不斷升華人生追求,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身掌握科學思維方法、指導工作抓落實的實踐過程。避免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扭曲,處理好義與利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言與行的關系。
通過黨性教育培訓課程的理論學習,可以深刻領略到紅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偉人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雖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GJ危亡、民族危難和人民生靈涂炭更加激起了老一輩革命先驅為GJ謀出路、為民族求解放的熱血和激情,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年代里,他們這群革命理想主義者、集體英雄主義者,在生與死的考驗中,在被自己的組織和同志傷害的屈辱中支撐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和生死的抉擇,并最終帶領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圓了1840年以來近代中國百年追求的GJ解放、民族獨立的偉大夢想。在現(xiàn)場教學中,可以看到,很多偉人是拋棄了優(yōu)裕的生活、放棄了個人前途的誘惑,義無反顧地投入到GJ解放和民族獨立的偉大斗爭中,同是血肉之軀,同是有著父母、兒女和家庭,同是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自由馳騁的思想,但為了GJ解放、為了民族獨立、為了黨的事業(yè),為了真理正義的追求,為主義和理想奉獻了自己,奉獻了家人,這樣的偉人精神與日月同輝,光照千秋,永遠都不會過時,也必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